考试的方法
原载李晓鹏学习方法博客http://blog.sina.com.cn/xiaopengjiaoyu
马上又要到中高考的日子了,和大家交流一下考试的方法吧。
很多同学都有这样的体验:书上的东西一看就懂,课堂上老师一讲就懂,但下来做题就是不会做,或者说很多知识看书听讲的时候觉得头头是道,但过两天学了新的东西,前面就忘得一干二净了。原因很简单,就是因为缺乏练习,题做得太少了。书本上的知识,你看懂了是一回事,会拿它来解题又是一回事。
咱们的高考说到底就是做题,题做的好,得的分就高,题做的不好,得的分就不高,就不能考上好大学。所以归根结底,你的知识学得好坏最后都必须体现到做题的水平上来。为此,就要大量做题。我参加高考是什么状态?发了三天高烧,高考期间的两个晚上都是在医院打点滴度过的。
考政治的时候,我浑身无力,脑袋耷拉在桌子上,左手拿手帕擦鼻涕,右手拿笔答题。就是这种状态,我政治考了全重庆市第一名。为什么能做到这一点?就是靠平时拼命的练习。做题做到什么程度?高考冲刺的时候老师都会没完没了的发试卷,也并不要求每张都做,很多人拿起一张一看,噼里啪啦把前面的选择题做完,后面的问答题分析题之类的东西要么很简略的写两个要点,要么根本就不做。我则不然,做的太多了,我拿起一张试卷,就好像一个饥饿的人看见面包一样,恨不得马上扑上去把它一口吃掉。迅速做完前面的选择题,然后在把后面的简答、问答、论述全部做完,每一个字都不节约。然后再如同酒足饭饱一样,美美的长舒一口气。就是有了这种状态,所以在高考场上,尽管我重病在身,但一看见试卷,马上就能进入状态,完全忘了身上的病,甚至完全忘了这是在高考,只管专心致志的“吃面包”。所以,大家不应该抱怨自己某次考试没有考好是由于什么“状态不好”。状态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是通过自己的努力得到的。
肯定有人说我的“状态”太夸张了,典型的“题海战术”,一点都没有技术含量。实际上,不仅考试需要反复练习,一个人要想在任何方面取得成功都必须要经过反复地练习。(特别注明一下,我说的那种大量练题是在高三冲刺阶段做的,平时高一高二当然用不着这么做。应该把重点放到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整理上)
“卖油翁”的故事可能很多人都听说过,春秋战国时期有个精于射术的人,在众人面前炫耀自己的射箭绝技,大家都为之倾倒,只有一个糟老头对此不屑一顾。那个人就去问那老头:“你不服么?咱俩比试比试。”那个老头也不说话,拿起一个油壶,壶嘴还盖上一枚铜钱,再从油桶里舀出一大瓢油,举得老高往油壶里倒。只见瓢里的油象长了眼睛一样变成一条线笔直地从铜钱眼里流进了油壶,一滴也没有溅出来。那个箭手大为惊讶,问他怎么做到的,卖油翁笑着说道:“无他,唯手熟耳!”意思就是讽刺那个箭手,不要以为自己的箭术多么了不起,其实跟我倒油的水平一样,不过是射得多了,手自然熟了而已。大家都知道丁俊辉为中国人赢得了第一个世界级的台球比赛冠军,被大家誉为天才。
我在新浪上看见一则报道,名字叫“丁俊辉和他的四根台球杆”。说他练习台球总共打坏了四根台球杆,而每根专业台球杆可以击球五万次。由此可见其实丁俊辉的天才也可以说“无他,唯手熟耳!”我们看见有的同学能够在考场上把题目做得又快又好,其实也不是因为他脑子就比别人聪明多少——“无他,唯手熟耳!”
我们平时所有的努力,最后都还是要到考场上来见分晓。有的同学平时做题感觉挺好,上了考场上就手忙脚乱,总觉得时间不够,有点顾前不顾后,考出来的成绩和自己平时的表现判若两人。要想在考场上发挥出自己的真实水平,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剔除掉你的“磨蹭”时间。考试和平时作业的最大区别是,平时作业一般不限定时间的,而考试则必须在规定时间内完成。
很多人在平时做题的时候就不讲究效率,做一道题跑出去吃个苹果喝杯水之类的,然后再回来磨磨蹭蹭做下一道题,折腾两个小时才把本来一个小时就可以完成的题目做完。所以有人老是抱怨说自己一天到晚都在学习,可是成绩总是提不高,经常看见某某某在外边玩,可是人家成绩就是比我好,原因也很简单,你在书桌前坐一天,不代表你真的一天都在学习,算一算减去掉你翻课外书、上厕所、听音乐、吃零食、走神、哼歌、打电话、发短信……的时间,你还剩多少时间是用在学习上的。你用了多出很多人的时间,但只完成了跟别人一样的事情,反应到作业上都差不多——大家都做完了,而且还基本都正确。但考场上就不一样了,时间限制得很死,你走一分钟神就少一分钟时间做题,养成了慢吞吞做题的习惯,好不容易把前面的题目做完,一看时间,还有十五分钟了,还有很多题没做,顿时慌了神,脑子一片空白,第一题还没完全想明白,马上赶着看下一题,最后都一道没做对,自然成绩不理想。要解决这个问题,考场心态当然是重要方面,但根子还是在平时的做题练习。拿到一套题,你就按照题量给自己规定要在多少时间内做完,然后把闹钟拿出来摆在面前,开始做,强迫自己在规定的时间内做完,中间不能喝水不能吃东西不能上厕所不能翻别的书,完全跟考场一样。到了规定的时间,马上停笔,然后对照答案,给自己评个分,这才是你的真实水平。刚开始的时候肯定不适应,甚是很失落,因为你发现原来自己做题的水平并不高。
但经过一段时间之后,养成了高效利用时间的习惯,做起题来自然又快又好,能够保证在平时做到什么水平,在考场上就能考到什么水平。
第二、考前应该理清思路,复习错题和典型例题
我在前面的课程中反复强调,不管读书做题,最重要的就是理清思路。在最后一周,不可能再把所有的教材都看一遍。这个时候需要做的是对各个科目的知识体系做一次最后整理,梳理知识框架,把握好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头脑清楚地走进考场。如果平时就有整理知识体系习惯的同学,这个时候只需要看一下自己画的思维导图或者框架结构、笔记就可以了。如果自己没有整理,那么有很多复习资料上都有类似的框架结构图,也可以找来认真地看一看。此外,复习一下教材的目录也是很好的,看着目录,脑子里边把所有的知识都过一遍,看看是不是都记住了、熟悉了。对于比较重要,但是自己还印象比较模糊的地方,就要抓紧再看一看。
错题是自己学习的薄弱环节,我曾经提出过“三个本”的概念,就是笔记本、错题本和课本。其中笔记本和课本用来理清知识的思路,错题本用来理清解题思路。我也一直建议大家在平时学习中用一个错题本来整理错题。这个时候就可以发挥大用场了,在复习的时候一定要把自己以前的错题拿出来再认真看一遍,理清解题思路。这个时候要注意,对于一些偏题难题就不要去理它。除了错题之外,需要看一些典型的例题,这些题型比较普遍,考试中考类似题型的可能很大。即使没有考,也可以通过对典型例题的复习来掌握一般的解题思路和重要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只要我们复习好了错题和典型例题,大部分题目都可以不用花什么时间去思考就知道怎么做了,节约大量的时间来做难题和检查。
第三,不要拖着疲倦的大脑进入考场。
考前做好充分准备,首先是该复习的东西都要复习到,自己以前考试中出现过的错误尤其需要在下一次考试之前拿出来看一看,不让自己在相同问题上再犯错误;其次是要休息好,考试的前一天晚上最好提前一点睡觉,在考试入场前的时间不要和同学打闹,不妨找个地方坐下来想一点轻松的事情或者干脆闭目养神,不要拖着疲倦的大脑进入考场;最后就是对考试所需要的工具包括铅笔橡皮准考证等在前一天就全部准备好,并且放入一个可以带入考场的塑料包里,不要在考试之前因为缺少什么东西而手忙脚乱。
第四,不怕紧张,就怕不紧张。
这是什么意思呢,其实我们绝大多数人在面临重大考试,比如说期末考试甚至升学考试的时候,都会紧张。因此紧张并不可怕,而且可以说很正常。我自己参加高考,发了三天高烧,住了三天院,照样可以考得很好。
而且,不仅紧张不可怕,适当的紧张还是一件好事情。2005年夏天我和一位国际奥林匹克化学竞赛的金牌得主一起在湖南演讲,他就说了一句话:“考试的时候不怕紧张,就怕不紧张。”因为适当的紧张,说明你对这次考试很重视,可以集中精力地投入到答题中去,而过分放松则可能会让你分散精力,做题的时候心不在焉,马虎大意。所以我们首先不要害怕紧张,因为其它人其实和你一样紧张,适度的紧张是正常的,不紧张才不正常。至于过分紧张的问题,只要你明白“别人也和我一样紧张”和“紧张是正常现象”的道理并且按照第二点做了充分准备,紧张的情绪也就自然化解了。总之,我们要坚信,自己平时的努力一定可以收到回报,在考试场上,决定我们成绩的不是临场发挥,也绝对不能靠临场发挥,而是我们平时的学习水平到达了一个什么程度。只要你按照我们介绍的科学的学习方法,按部就班地把基础知识学好了,理清了知识结构和知识之间的联系,又能够按照我们前面介绍的正确思维模式来梳理解题思路,那么,考试就一定难不倒你! |
|